


考試安排


考試工作計劃


項目背景

-
1995年3月14日,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正式頒布“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1995年7月,上海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制訂出“智能建筑設計標準”,1996年3月被上海市建委批準為上海市地方標準。
1997年,建設部發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暫行規定》。
1998年,建設部發布了《智能建筑設計及系統集成資質管理規定》。
1999年,我國開始建設智能住宅小區。
2000年,信息產業部先后主編了推薦性國家標準。
2000年10月,國家建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局共同制定、頒布了我國第一個智能建筑設計國家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
-
2001年,“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數字化工程”列入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計劃。
2002年,我國頒布了《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307。
2005年9月16日,《建設事業“十五”計劃綱要》發布,其中提到:重點開發推廣節水、垃圾資源化、建筑智能化、抗震防災等方面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2006年8月27日,《加大技術技能勞動者的培養力度》出臺,內容包含:啟動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開發了建設領域的建筑施工、建筑裝飾、建筑設備和建筑智能化四個專業領域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方案。
2012年,國家將智能化列入“十二五規劃”的九大產業,建筑智能化將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
-
2015年頒發的新版《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50314-2015中,增加了對智慧建筑技術水平、尤其是“學習能力”的要求。其中要求以建筑物為平臺,基于對各類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具備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續發展等特點。
2016年更是被認為是中國智能建筑和智慧建筑的分水嶺,當年底中國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要加強量子通信、未來網絡、類腦計算、人工智能、全息顯示、虛擬現實、大數據認知分析等新技術。
2017年5月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發布《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公告,批準《建筑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技術規范》為行業標準,自2017年10月1日起實施。
2017年阿里巴巴發布《智慧建筑白皮書》,顯示中國智能建筑工程總量已相當于歐洲智能建筑工程量的總和,中國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商已超過5000家,智能建筑集成市場規模高達4000億元。
2018年3月15日,《教育部關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18〕4號)公告,首次將智能建造納入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該文件指出智能建造是為適應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為特色的建筑業轉型升級國家戰略需求而設置的新工科專業,是推動我國智能智慧項目建設所必須的專業技術人員。
2018年3月15日,《教育部關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18〕4號)公告,首次將智能建造納入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
該文件指出智能建造是為適應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為特色的建筑業轉型升級國家戰略需求而設置的新工科專業,是推動我國智能智慧項目建設所必須的專業技術人員。
2020年7月3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等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各地要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相關政策措施,明確目標任務,建立智能建造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長效機制,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單位依托重大科研項目和示范應用工程,培養一批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產業工人隊伍。加強后備人才培養,鼓勵企業和高等院校深化合作,為智能建造發展提供人才后備保障。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工程建造技術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建設工程專業技術人員理論與技能水平,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認證中心決定聯合北京中培國育人才測評技術中心共同開展智能建造師專業技術培訓和等級考試工作。其中北京中培國育人才測評技術中心負責培訓,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認證中心負責考試和培訓的評價監督工作。廣東中照網傳媒有限公司負責承辦和招生工作。

培養目標/對象

-
培養目標
針對智能智慧建設項目特點,立足智能建造師素質能力、專業技術需要,培養一批能夠熟練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知識;掌握構件生產和施工安裝方法;能夠應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智能測繪、智能設計、智能施工和智能運維管理;能勝任傳統和智能化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管理、信息技術服務和咨詢服務等工作,具備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人才。
-
培養對象
1、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技術等專業應(往)屆畢業生;
2、從事工程基礎施工、項目管理、預算管理、工程監理等工程建設各領域人員;
3、有志于從事智能建造的各類人員。

報考條件

-
一級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
凡遵紀守法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并且培訓學時達標,可報名參加一級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等級考試:
報名
1)取得工程類、工程經濟類、自動化類、計算機相關專業類大學本科學歷滿2年,或取得非相關專業本科學歷滿5年;
2)取得工程類、工程經濟類、自動化類、計算機相關專業類大學大專學歷滿4年,或取得非相關專業??茖W歷滿6年;
3)取得工程類、工程經濟類、自動化類、計算機相關專業類雙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或以上學位;
4)已取得國家一級或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
5)取得二級智能建造師專業技術證書滿1年。 -
二級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
凡遵紀守法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并且培訓學時達標,可報名參加二級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等級考試:
報名
1)取得工程類、工程經濟類、自動化類、計算機相關專業類大學??埔陨蠈W歷;
2)具備其他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并從事建設工程項目工作滿2年;
3)工程類、工程經濟類、自動化類、計算機相關專業類本科或本科學歷以上在讀生;
4)已取得國家一級或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
5)取得三級智能建造師滿2年;
6)從事建設工程項目工作滿3年。 -
三級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
凡遵紀守法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并且培訓學時達標,可報名參加三級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員等級考試:
報名
1)從事工程項目建筑設計、施工技術與管理、工程咨詢、材料設備等領域相關工作滿2年;
2)已經選修過 BIM 相關理論知識或操作能力課程的在校大學生。

證書樣本


培訓形式

線上視頻授課平臺:北京中培國育人才測評技術中心-智能建造師專業技術等級考前培訓綜合服務平臺(www.chinabuild.org.cn)
-
一級智能建造師
課時數量:42課時
報名二級智能建造師
課時數量:38課時
報名三級智能建造師
課時數量:32課時
報名
考前培訓學時達標者可參加對應等級的智能建造師考試

報名須知

-
考試科目
智能建造師考試分為智能建造理論(150分)、智能建造實務(150分)兩個綜合類科目,總分為300分,以各科成績均不低于90分視為合格,最終評定成績為兩個科目加權后的平均分,其中理論科目權重比例為40%,實務科目權重比例為60%。
題型分布:智能建造理論科目以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判斷題組成;智能建造實務科目以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和簡答論述題組成。
涉及內容為: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
、《建筑工業化原理及技術應用》
、《建筑大數據原理與應用》
、《綠色建筑工程技術》
、《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與實務》
、《EPC工程總承包管理與實務》。
-
報名資料
二寸免冠藍底彩色電子版照片、智能建造師報名審核表、身份證、學歷證復印件、學位證復印件、工作證明及其他滿足報名條件的證明材料
-
組織實施
指導和評價監督單位: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認證中心
培訓組織和實施單位:
北京中培國育人才測評技術中心
承辦和招生機構:
廣東中照網傳媒有限公司 -
培訓費用
1、培訓費用收費標準:
《一級智能建造師》7800元/人報名
《二級智能建造師》5800元/人報名
《三級智能建造師》4800元/人報名
2、經審查合格,請將培訓費匯至以下賬號:
戶 名:廣東中照網傳媒有限公司
賬 號:7094 6814 3029
開戶行:中國銀行佛山大福南支行

證書優勢

可用于招投標

考前培訓課程體系



優質師資體系

前沿知識、 真實案例分享
-
尹貽林
天津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公共項目與工程造價研究所所長,國家級教學名師,尹塾智庫機構主席,天津建設工程造價與招投標管理協會理事長,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全國工程造價教育專家委員會(建設部)主席,中國建筑經濟學會、工程造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席。
-
劉占省
博士后,北京工業大學建工學院建管所所長,教授級高工,碩士生導師,北京市科技新星,北工大青年百人,一級建造師,九三學社社員,主要從事智慧建造及BIM技術研究,學術兼職有:中國技術創業協會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智慧建造學組主任委員,北京綠色建筑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建筑學會BIM專委會理事,中國圖學學會BIM專委會委員。
-
馬明磊
中建八局基礎設施事業部總工程師,博士后,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馬明磊建筑科技創新工作室”帶頭人,承擔國家十三五重大科研課題兩項,省部級課題4項,參與國家十二五重大項目1項,主持并參與重大局級課題若干。獲得上海市建交委“城市之星”上海市市政公路行業“領軍人物”稱號,中建八局“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工會積極分子”等稱號。
-
李忠富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擁有多年執教經驗,主講建設項目管理,現代建筑生產管理理論,工程經濟,房地產開發,施工技術等多門課程,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豐富,多年來一直從事工程管理相關研究和咨詢工作近年來圍繞建筑工業化,住宅產業化,綠色建筑和BIM在建設管理領域的應用開展多項研究工作,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級課題研究。
-
魯世杰
BIM高級講師,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認證中心BIM技術顧問、曾任中國建筑技術集團BIM項目經理、“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評員、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BIM高級建模師(建筑、結構、設備)參與編制中國雄安集團BIM管理總冊及BIM標準,充分發揮了多年在行業內的BIM體系搭建經驗、運用在BIM技術方面的積累,培養眾多高質量人才。
-
譚敬慧
中國最佳女律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北京君都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先后擔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法律顧問、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專家庫專家、中國建設工程造價協會專家、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以及法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師、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武漢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哈爾濱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等。
-
梁士毅
中國建設監理協會理論研究及技術進步全國專家會副主任,及上海設計審圖專業委員會主任多年,現為上海建筑學會注冊建筑師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建設造價協會資深會員,國際項目管理協會中國區理事,澳大利亞項目管理學會項目導師(MPD)FRICS PMP MCIOB MPD(AIPM) IPMA
-
張江波
智能建造與全過程工程咨詢項目特約講師;漢威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首席架構師;漢寧天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CEO;廣東張江波建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全國BIM技術應用校企合作系列規劃教材”編委會副主任; 江西省土木工程學會BIM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
楊震卿
建工集團管理副部長,智能建造中心常務副主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走在技術應用的前端,將BIM技術應用引入企業施工當中。
-
崔成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長期從事能源、環境及氣候變化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后方專家團成員。

優質師資體系

前沿知識、真實案例分享
-
崔成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長期從事能源、環境及氣候變化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后方專家團成員。
-
尹貽林
天津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公共項目與工程造價研究所所長,國家級教學名師,尹塾智庫機構主席,天津建設工程造價與招投標管理協會理事長,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全國工程造價教育專家委員會(建設部)主席,中國建筑經濟學會、工程造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席。
-
劉占省
博士后、北京工業大學建工學院建管所所長/教授級高工/碩士生導師
北京市科技新星,北工大青年百人,一級建造師,九三學社社員,主要從事智慧建造及BIM技術研究,學術兼職有:中國技術創業協會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智慧建造學組主任委員,北京綠色建筑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建筑學會BIM專委會理事,中國圖學學會BIM專委會委員。
-
馬明磊
中建八局基礎設施事業部總工程師/博士后
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馬明磊建筑科技創新工作室”帶頭人,承擔國家十三五重大科研課題兩項,省部級課題4項,參與國家十二五重大項目1項,主持并參與重大局級課題若干。獲得上海市建交委“城市之星”上海市市政公路行業“領軍人物”稱號,中建八局“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工會積極分子”等稱號。
-
李忠富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擁有多年執教經驗,主講建設項目管理,現代建筑生產管理理論,工程經濟,房地產開發,施工技術等多門課程,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豐富,多年來一直從事工程管理相關研究和咨詢工作近年來圍繞建筑工業化,住宅產業化,綠色建筑和BIM在建設管理領域的應用開展多項研究工作,完成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國家級課題研究。
-
魯世杰
BIM高級講師/教授、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認證中心BIM技術顧問
曾任中國建筑技術集團BIM項目經理、“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考評員、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BIM高級建模師(建筑、結構、設備)參與編制中國雄安集團BIM管理總冊及BIM標準,充分發揮了多年在行業內的BIM體系搭建經驗、運用在BIM技術方面的積累,培養眾多高質量人才。
-
譚敬慧
中國最佳女律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教授、北京君都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
先后擔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法律顧問、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專家庫專家、中國建設工程造價協會專家、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以及法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師、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武漢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哈爾濱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等。
-
梁士毅
中國建設監理協會理論研究及技術進步全國專家會副主任/教授
及上海設計審圖專業委員會主任多年,現為上海建筑學會注冊建筑師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建設造價協會資深會員,國際項目管理協會中國區理事,澳大利亞項目管理學會項目導師(MPD)FRICS PMP MCIOB MPD(AIPM) IPMA
-
張江波
智能建造與全過程工程咨詢項目特約講師/教授
漢威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首席架構師、漢寧天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CEO、廣東張江波建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全國BIM技術應用校企合作系列規劃教材”編委會副主任、江西省土木工程學會BIM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
楊震卿
北京建工集團BIM中心副主任
建工集團管理副部長、智能建造中心常務副主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走在技術應用的前端,將BIM技術應用引入企業施工當中。
-
崔成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長期從事能源、環境及氣候變化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后方專家團成員。
-
尹貽林
天津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公共項目與工程造價研究所所長,國家級教學名師,尹塾智庫機構主席,天津建設工程造價與招投標管理協會理事長,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全國工程造價教育專家委員會(建設部)主席,中國建筑經濟學會、工程造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席。
報名咨詢

林 芬
159 1877 3468



廖世珍
180 7881 3058



徐 敏
177 2802 8687



陽莎莎
186 2088 1942



業務組
189 0086 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