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團隊利用多元合金超晶格制備紫外LED
2023-05-30
中國照明網報道

9461
導語: 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先進材料平臺從材料生長和器件設計兩方面對紫外LED展開研發,采用MOCVD精細生長模式調控技術成功制備出高質量AlGaN材料和高內量子效率的AlGaN量子阱。
不同于成熟的藍光LED,由于紫外LED的核心材料具有更低的In含量和更高的Al含量,這使得外延層缺陷密度高、p-AlGaN材料中空穴濃度低、極化效應強、載流子輸運不平衡等問題極為突出。因此,紫外LED的發光效率仍遠低于成熟的藍光LED。另外當發光波長低于370nm時,紫外LED更是面臨著發光效率驟降的難題,成為阻礙其高端應用的最大障礙。
針對以上問題,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先進材料平臺從材料生長和器件設計兩方面對紫外LED展開研發,采用MOCVD精細生長模式調控技術成功制備出高質量AlGaN材料和高內量子效率的AlGaN量子阱。
圖1.(a) 基于p-AlInGaN/AlGaN SPSL-EBL的紫外LED器件結構示意圖;(b) 368
nm紫外LED外延片(左)和晶圓上的芯片照片(右)。
同時,研究人員采用極化場調控技術和能帶工程,將多元合金p-AlInGaN/AlGaN短周期超晶格材料(SPSL)引入到AlGaN基紫外LED的電子阻擋層(EBL)結構中,成功研制出高內量子效率的紫外LED器件。
圖2.(a)- (d)和(e)-
(h)分別為傳統結構和基于SPSL-EBL結構的紫外LED截面STEM圖,兩種樣品的晶體質量良好,各異質結界面清晰;(j)和(k)分別為傳統紫外LED基于SPSL紫外LED在200mA正向電流注入下的點亮照片,芯片B的紫外光功率相比傳統結構的紫外LED提高了101.6%。
結果表明SPSL-EBL能改善紫外LED器件的載流子傳輸特性,降低器件的開啟電壓,使得發光波長在368nm的紫外LED器件發光效率比傳統結構提高了101.6%,此項研究將會為高效率的全固態紫外光源的研發開辟新路徑。
編輯:嚴志祥
來源:行家說UV
【版權聲明】
1.凡注明來源∶"中國照明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國照明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
2.凡第三方提供的稿件資料或轉載的文章,目前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鑒于本網發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著作權人發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只有登錄之后才可以評論,請點擊這里評論
在線評價